| 首页 | 院内要闻

省牧科院“中央、省委1号文件”宣讲小组圆满完成宣讲任务

青海牧科院信息

 

第5期(总第156期)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办公室      二OO六年三月二十三号

 

省牧科院“中央、省委1号文件”宣讲小组

圆满完成宣讲任务

 

    根据省委省政府[青办发(20065]文件的部署和安排,为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省农村牧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工作,帮助解决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院从畜牧、兽医、草原三个研究所抽调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玉树州杂多县莫云乡宣讲组”。宣讲组一行4人,自带被褥和伙食, 3 8 3 21 赴杂多县莫云乡开展宣讲工作。宣教组得到了杂多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他们与莫云乡党委、政府通力合作,历时15天圆满完成宣讲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杂多县莫云乡基本情况。

莫云乡地处澜沧江源头,平均海拔在 4700 以上,是一个纯牧业乡,也是杂多县海拔最高、气候条件最恶劣的乡,自然灾害频繁。距离县城 260 公里 ,全乡共4个行政村,13个牧业小组,762户,3847人,县乡公路只能季节性通车,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方式较为落后。截止2005年底,全乡存栏家畜79701头只。近年来,全乡近半数牧户搬迁至县城及周边区、县定居。

二、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开展宣讲活动。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与要求,宣讲组工作人员就中央1号文件中的8个部分32条与莫云乡党委制定了具体的学习计划、认真落实。首先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科学内涵,并结合当前农村牧区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意义是什么?”三个方面展开大讨论。与会干部积极发言,畅谈近年来中央针对“三农”问题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阐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讨论、学习、再讨论,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和认识,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使与会干部充分认识到宣讲中央、省委1号文件丰富的科学内涵一定要落实在一个“讲”字上,就是要向牧民群众讲明白、讲透彻、讲到家喻户晓、讲到牧民群众的心坎里。其次针对牧民居住地小聚居大分散的特点,采取集中宣讲与入户宣讲相结合、座谈、讲解、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展开宣讲活动,先后集中宣讲2次,累计参加人员300多人次。

三、发挥我院优势,积极为牧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宣讲组工作人员在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的同时,利用我院在畜牧业生产研究中的技术优势,结合当地实际,为当地牧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支农活动。针对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需要和莫云乡畜牧业生产现状,为牧民举办了畜牧养殖、家畜疾病防治、草原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讲座和技术培训。讲授了抗灾保畜、畜病防治、牦牛复壮等方面的科普知识,观看相关科教宣传片,并发放科教宣传资料12种近万余份,受到了当地牧民群众的极大欢迎。另外,工作组人员还对完善莫云乡中长期规划,特别是在保护湿地、发展生态旅游,引导群众发展牧业合作经济等方面建言献策。

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牧民群众实际困难。

莫云乡地处高海拔地区,群众基本上处于靠天养畜、靠天吃饭的状况,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四个行政村和乡政府距离县城较远,而且只能季节性通车,县乡没有正规公路。造成广大牧民群众信息闭塞,对外界了解程度很低,特别是对各项国家政策和措施了解更少,工作组人员对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耐心讲解,答疑解惑,使他们充分了解中央和省委政策,让他们安心生产,激发群众投身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存在的问题:全乡现有300多户牧民搬迁到县城定居,部分牧民搬迁后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又缺乏劳动技能,再加上暂时缺乏后续产业支持,使得这部分牧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