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院内要闻

我院承担的“过马营地区牧草生产加工及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及成果评价

 

我院承担的“过马营地区牧草生产加工及产业化”

项目通过验收及成果评价

2011 614 ,青海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和青海省贵南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担完成的“过马营地区牧草生产加工及产业化”项目进行了验收及成果评价。

该项目针对过马营地区退耕还草(林)多年生人工草地退化和利用不合理现象,分析了多年生人工草地退化原因和机理,提出了该地区不同类型退化人工草地的复壮措施及青海省农牧交错带优质草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化模式。

几年来,项目组成员通过努力综合改良复壮老龄人工草地试验区50亩;在退耕还草(林)草地上建植燕麦与多年生牧草混播人工草地试验区5000亩,当年牧草干物质达到 245公斤 /亩;建植燕麦与箭豌豆混播人工草地试验区2000亩,青干草产量达 850公斤 /亩。共计完成退耕还草(林)老龄人工草地(草带)培育复壮推广72000亩,其中采用“划破草皮+施肥”的方式40000亩,采用“划破草皮+补播+施肥”的方式32000亩,当年牧草干物质达 150公斤 /亩,第二年达 300公斤 /亩。 修建1203×4×10)青贮窖5座,青贮各类牧草72吨;收获燕麦青干草捆1500吨,燕麦+箭豌豆青干草草捆1600吨,生产草颗粒50吨;裹包青贮法收获垂穗披碱草草捆12000吨,青牧1号老芒麦草捆6000吨,共计生产加工各类优质草产品21222吨,项目新增产值1166.2万元,实现利润202.2万元,经济、生态效益明显。

该项目研究成果总结集成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过马营地区的牧草生产加工及产业化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退耕还草(林)退化人工草地退化机理、退耕还草(林)老龄退化草地的多年生人工草地复壮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应用前景广阔。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同意通过验收及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