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院内要闻

我院承担完成的“大通河上游多年生牧草引种试验”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院承担完成的“大通河上游多年生牧草

引种试验”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 27 ,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课题《祁连山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技术集成示范》(2012BAC08B03)部分研究内容“大通河上游多年生牧草引种试验研究”进行了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在听取汇报、审阅相关资料后,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委员会同意通过成果评价,认为项目在高海拔、高纬度自然条件严苛多变地区进行的系统研究,解决了当地长期以来缺乏优良牧草种质资源的难题,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科学意义,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收集了青藏高原区域内经国家牧草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牧草新品种10个、农家品种1个和正在培育的牧草新品系5个,在大通河上游的祁连县默勒镇瓦日尕村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研究,其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草地恢复和治理及饲草料基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3年的引种栽培试验,对16个草(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有12个品种可在试验区安全越冬,能完成生育期。通过多项指标的综合性评价确定了垂穗披碱草、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同德小花碱茅等6个首选适生牧草品种,可作为生态和饲草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